English

观察新疆的窗口

2000-08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陈力丹 我有话说

近年记者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已经司空见惯,内容选了又选,总体上是有一些水平的。出版目的,有的为了评职称,有的是为自己的新闻生涯留个纪念。现在我刚刚看到的《苏继赏新闻作品精选集》和《朱又可新闻作品精选集》(新疆人民6月版),出版目的则有些不同,这是他们供职的《新疆经济报》着手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步骤。1992年以来,该报社长兼总编辑苏继赏倡导新闻写作的改革,要求打破传统的套路式写作模式,不拘一格地体现新闻中“人”的思想、情怀和新闻的深刻背景。他带头打破传统写作的套路,鼓励青年记者形成各自的写作风格。对写作方面具有特色的记者,多次在报社内部和报纸上组织关于他们个人的新闻写作的讨论。这两本书是该报多年致力于写作改革的第一批成果。如果想观察和理解我国西部的西部——新疆,它们用文字提供了思路不同、但同样是立体感的新疆形象,具有新颖的个人写作特色和浓郁的新疆地方风情。

在新疆,能数清楚自治区15个地级市、区、州的人不多,但是苏继赏最近数年的新闻作品,几乎写到了占我国面积六分之一(166万平方公里)的新疆自治区所有地区,从地、县级领导到普通的少数民族村民,从农业到工业、交通、环保、教育、医疗等等,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疆人现在的生活和思想变化。这些作品中没有套话和空话,有话直说,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倡导改革意识,同时通过具体报道提供市场经济的全局意识,这是苏继赏写作的特点。随便翻阅这本书,言简意赅、提出问题的导语和结尾跃然纸上,新闻报道的力量已经超越了纯粹报道事实。例如消息《喀什市委力克“恐私症”》,导语就是一句话:“喀什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有规模。”通讯《企业竞争和人的智慧的竞争》的第一段,只有一句话:“企业家要取胜就得靠智慧。”而消息《轮台人进城了》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:“轮台人进城了,轮台城成了培养现代化意识的学校。”

写事首先写人,写出事中人的深层思想、情怀,不是传统套路式报道能够担当的。于是,在《新疆经济报》涌现出一批以散文形式叙述事实的青年记者,很难说他们写的是消息、通讯还是评论,但显然是新闻,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。该报编报部副主任、副刊编辑朱又可便是这样一位已经形成自己写作风格的记者。在他的新闻作品中,常常让发展着的事实自然而然地中断,给予理智的阐发,这些阐发是针对事实的,但又是与其相对脱离,并不完全在当前事实中的时间中。然而,正是这种暂时停留下来的阐发,由于给人以新的意识,使得所报道的事实留给读者一种深深的印象。语言的清新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新闻的意境,例如综述《寻找再造无限生机的第二曲线》,导语是这样一句格言式的话: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,企业不再是‘铁打的江山’了,神话消失了,这倒是一种正常。”消息《平凡人的不平凡壮举》,前两句是这样平常的叙述:“一支17人组成的队伍6月27日至7月1日成功地翻跃了博格达峰。他们中有画家、退休工程师、经理、博士后研究生、自由职业者、青年女职员等。”然而语言结构中已暗示着人的心灵的博大。朱的作品不同于苏,更多的写的是事实中的文化蕴意和生活中的人,从著名文化人到下岗职工,他们同样遍及天山南北。

人们较多地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中观察和理解新疆,如果试着从文字化的新闻报道中体会一下现实的新疆,新疆风情和新疆正在进化的观念,那么读读这两本最新的新疆记者作品集,你会有一种理解的微笑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梅长苏吃上外卖了,影视剧的降格?

[值班总编推荐] 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... ...

[值班总编推荐]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